陪孩子从 “鹅鹅鹅” 走进古诗的奇妙世界
给孩子启蒙古诗,选对第一首诗至关重要。它不仅要让孩子愿意学,更要让他们觉得 “古诗是有趣的、可亲近的”。而《咏鹅》,正是这样一首完美的启蒙诗。悟空教育将带你一步步拆解《咏鹅》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不仅能背会这首诗,更能读懂诗中的画面,甚至从此爱上古诗。无论你是想陪孩子亲子共读,还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入门,这些方法都能帮你轻松实现 “让古诗走进孩子心里” 的目标。

一、为什么《咏鹅》是孩子的第一首古诗启蒙诗?
给孩子读的第一首古诗选哪首好?很多家长和老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咏鹅》。这首短短 20 字的小诗,像一把钥匙,能轻松打开孩子对古诗的兴趣之门。那为什么它如此适合作为启蒙?
1.简短有趣,孩子轻松记
对低龄儿童来说,学习的动力往往来自 “能学会” 的成就感。《咏鹅》只有 4 句,20 个字,其中 “鹅鹅鹅” 重复出现,读起来像儿歌一样朗朗上口,3-6 岁的孩子只要听几遍就能跟着念,而稍大一点的孩子甚至能很快背下来。这种 “快速掌握” 的体验,能让孩子觉得 “古诗不难”,从而愿意主动接触更多诗歌。
Learn authentic Chinese from those who live and breathe the culture.
Specially tailored for kids aged 3-18 around the world!
Get started free!相比之下,有些古诗篇幅较长或用词复杂,容易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咏鹅》的简洁恰恰符合儿童 “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的特点,是降低古诗学习门槛的最佳选择。
2.画面感强,激发观察力
古诗的魅力之一是 “诗中有画”,《咏鹅》更是把这一点做到了极致。诗中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等词语,像调色盘一样勾勒出鲜明的画面,雪白的鹅毛漂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开清澈的水波。这种色彩对比强烈的场景描述,能让孩子立刻联想到生活中见过的鹅,甚至能 “看见” 诗里的画面。
美国教育部在儿童早期阅读指南中提到,“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能显著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咏鹅》描写的白鹅是很多孩子在公园、农场见过的动物,这种 “熟悉感” 能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诗歌情境,进而理解诗句的含义。
二、认识《咏鹅》背后的 “神童”—— 骆宾王
学《咏鹅》时,不妨先给孩子讲个小故事,这首诗的作者叫骆宾王,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 7 岁。
相传,骆宾王 7 岁那年,跟着家人在池塘边玩耍,看到一群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伸长脖子叫着,样子十分可爱。他一时兴起,就把眼前的场景随口写成了这首诗。后来就传遍了千家万户,人们都夸他是 “神童”。
然而“神童” 不是天生就会写诗,而是擅长观察身边的事物。白鹅是很普通的动物,但骆宾王注意到了它的叫声、脖子的姿态、羽毛和脚掌的颜色,以及游水的样子。这些细节正是写诗的灵感来源。家长不妨趁机引导孩子,每天上学路上看到的小花、小狗,也能成为“写诗”的素材哦。
对孩子来说,“7 岁” 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年龄。当他们知道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能写出这么棒的诗,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原来古诗不是大人的专利,我们小孩子也能懂,甚至能创作。” 这种心理暗示能帮孩子打破对 “古诗” 的距离感,从 “被动学” 变成 “主动感兴趣”。
三、逐句解析《咏鹅》,孩子一听就懂
很多家长觉得 “教古诗难”,其实是因为用了太复杂的解释。给孩子讲《咏鹅》,只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结合生活场景,就能让他们一听就明白。

1.题目 “咏鹅”:原来 “咏” 是 “夸一夸”
先看题目 “咏鹅”。“咏” 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像看到好朋友画了一幅漂亮的画,会忍不住夸他“画得真好”,骆宾王看到可爱的白鹅,也想夸夸它,所以就写了这首诗,题目叫“咏鹅”意思就是“赞美鹅”。
2.“鹅鹅鹅”:3 个 ”鹅” 字藏着小秘密
诗的第一句是 “鹅鹅鹅”,连续三个 “鹅” 字,不是简单的重复。“小狗叫会怎么学?”(汪汪汪)“小猫呢?”(喵喵喵),原来,“鹅鹅鹅” 是在模仿鹅的叫声呀。
可以让孩子试着学鹅叫,再对比诗句,他们就会发现原来诗句可以像 “声音录音” 一样,把动物的叫声写下来。这种 “拟声词” 的用法,会让孩子觉得古诗很有趣,就像在玩 “模仿游戏”。
3.“曲项向天歌”:白鹅在做什么?
第二句 “曲项向天歌”,可以拆成 “曲项” 和 “向天歌” 来解释。“曲” 就是 “弯着”,“项” 就是 “脖子”。让孩子摸摸自己的脖子,再做一个 “弯腰低头” 的动作,告诉他这就是‘曲项’。”
“向天歌” 呢?不是真的在唱歌,而是指鹅伸长脖子叫的时候,声音像在 “唱歌”。想象一下,白鹅弯着脖子,对着天空‘嘎嘎’叫,是不是像在开心地唱歌给天空听?
4.“白毛浮绿水”:白鹅为什么能浮在水上?
“白毛浮绿水” 是诗中画面感最强的一句。“白毛” 指鹅雪白的羽毛,“浮” 是 “漂在上面”,“绿水” 就是绿色的水面。但是鹅那么重,为什么能浮在水上?这是因为鹅的身体圆圆的、扁扁的,像一艘小船,能稳稳地漂在水上;并且鹅的脚掌之间有一层膜(叫 “蹼”),能像小桨一样能划水;再加上鹅的羽毛上有一层油,水不容易沾湿它,就像穿了 “防水衣”。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才让鹅浮在水面上。
5.“红掌拨清波”:红脚掌的小作用
最后一句 “红掌拨清波”,“红掌” 指鹅红色的脚掌,“拨清波” 就是 “划开清澈的水波”。让孩子伸出手,模仿鹅用脚掌划水的动作,边做边念这句诗,感受 “拨” 的动态。还可以在水盆里放些水,让他们用手划水,看看是不是能 “拨” 出波纹。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会更清楚 “红掌拨清波” 描写的是鹅划水的样子。
四、学《咏鹅》顺便认生字
古诗里藏着常用字,学诗时顺便认字,能让学习更高效。《咏鹅》中 “天” 和 “水” 两个字,既简单又实用。
1.“天” 字:一笔一划学写字
“天” 字有 4 笔,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横短写在格子上方,第二笔横长比第一笔长一点。第三笔撇,不能超过最上面的横,人再高也高不过天,所以“撇”不能出头哦”。第四笔捺,要写得舒展,像伸出一只小脚。
有个速记口诀:两横上短下长,撇捺藏在下方,合起来就是“天”,抬头就能看见它。边念口诀边写,孩子更容易记住。
2.“水” 字:像水流一样的字
“水” 字的字形很像一条河,中间的竖钩像主河道,左边的横撇和右边的撇捺像支流。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竖钩要直,写在格子中间,横撇和撇则要紧凑像小河的分支,最后一笔捺要写得长一点,像河水漫到岸边。
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水’字,像一条流动的小河,中间是大河,两边是小溪,合起来就是‘水’啦。” 用形象的比喻,让孩子记住字形。
五、4 个互动游戏,让《咏鹅》学习更有趣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游戏吸引,把《咏鹅》的学习融入游戏,能让他们在玩中记、在玩中理解。
1.猜动物游戏
准备外形相似的鹅和鸭子的图片,让孩子根据诗中“长长的脖子”“雪白的羽毛”“红色的脚掌”描述猜哪张图片是鹅。这个游戏能帮孩子记住鹅的特征,同时理解 “为什么诗里写的是鹅而不是鸭子”。
2.诗句接龙
家长和孩子轮流接诗句,家长说 “鹅鹅鹅”,孩子接 “曲项向天歌”,家长说 “白毛浮绿水”,孩子接 “红掌拨清波”。熟练后可以反过来,孩子说上句,家长接下句。让孩子在轻松的互动中记住诗句,比单纯背诵更有趣。
3.画画咏鹅
给孩子一张纸和彩笔,让他们根据诗句白毛、绿水、红掌画一幅 “白鹅图”。画画的过程,其实是孩子把诗句转化为画面的过程,能加深对 “诗中有画” 的理解。
4.模仿秀
和孩子一起模仿白鹅的动作,弯着脖子叫 “鹅鹅鹅”(模仿 “曲项向天歌”)或者伸开手臂做 “划水” 动作(模仿 “红掌拨清波”)。边做动作边念诗,让孩子在肢体运动中感受诗歌的节奏。
六、用《咏鹅》打开古诗大门
学会《咏鹅》后,家长可以趁机引导孩子接触更多古诗,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带孩子观察真实的鹅
如果有机会,带孩子去公园、农场看看真实的鹅。让他们观察鹅的叫声、游水的样子、羽毛的颜色,问孩子看到的鹅和骆宾王诗里写的一样吗?这种 “从诗到现实” 的观察,能让孩子明白古诗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来自生活中的发现。
2.讲讲 “神童” 的其他故事
告诉孩子,骆宾王长大后成了著名的诗人,还写过很多有名的诗比如《于易水送人》。但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 7 岁就能从生活中找灵感写诗。鼓励孩子也可以像他一样,把看到的、听到的有趣事物记下来,说不定也能写出自己的‘小诗’呢。
3.结合课程巩固学习
如果想让孩子更系统地学习古诗,可以借助专业的儿童中文课程。比如悟空中文的古诗课,会用图片、互动问答、游戏等方式把诗句解析、生字学习、文化知识结合讲解,让孩子在趣味中感受古诗的美,帮孩子打下扎实的中文基础。
结语
《咏鹅》虽短,却藏着观察生活的智慧和语言的魅力,用对方法,它不仅是一首能背诵的诗,更是孩子爱上古诗的起点。如果想让孩子系统学习更多像《咏鹅》这样的经典古诗,不妨试试悟空中文的课程,让专业老师带着孩子在故事和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

Learn authentic Chinese from those who live and breathe the culture.
Specially tailored for kids aged 3-18 around the world!
Get started free!
评论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