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3-18岁学生提供中文、数学、英文在线直播课程 —— 悟空教育
立即免费试听
悟空教育博客 / 国际数学

国际数学

凝聚悟空数学教研心血,分享在线数学学习和通过国际数学竞赛(包括袋鼠数学、AMC、美国大联盟等)的巧妙方法,包含空间运算、观察、应用实践、逻辑推理等全面能力培养,让孩子领悟国际数学的应用思维,提升数学能力。

206 篇文章

国际数学

ISEE 还是 SSAT?读懂这 3 点数学差异,你的孩子可能多考 100 分!

引言 “很多华人家长以为,孩子国内数学好,应付美国入学考试肯定没问题。直到模考成绩出来才傻眼:ISEE 的‘逻辑比较题’无从下手,SSAT 的‘生活应用题’理解偏差……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本文将由悟空教育数学研究院专家,结合国际机构(含 Think Academy)对 ISEE/SSAT 的最新研究数据,从数学本质差异、能力要求、难度定位三个维度,为你深入拆解两大考试的数学核心对比,帮助你的孩子用优势科目最大化分数、最大化录取率。 第一部分:5 分钟快速认识 ISEE 与 SSAT(含海外权威信息整合) 下表帮助你快速建立两考试的整体认知,包括主办方、等级划分、考试科目、难度重点等 —— 本部分已综合 Think Academy 的官方测试指南。 ISEE vs SSAT 概览 项目 ISEE SSAT 主办方 ERB(教育记录局) EMA(Enroll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适用年级 2–12 年级 4–12 年级 结构特点 两段数学(占比 50%) 一段数学(占比约 1/3) 难度特点 数学更严谨,逻辑更强 计算偏基础,但阅读/词汇显著更难 数学核心考点 逻辑推理、数据分析、定量比较 计算、基本几何、应用题 verbal 难度 同义词 + 句子填空,难度中等 同义词 + 类比(强词汇量要求) 阅读难度 偏直白 含诗歌、文学、推理题 是否扣分…

2025湾区高中排名:家长参考指南

您是否正在考虑湾区哪所高中能为您的孩子提供通往大学成功的最佳路径?在硅谷及周边地区,众多优秀的选择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做出抉择确实让人感到不易 。这份 2025 年湾区高中排名,旨在为家长提供清晰的视角,了解哪些学校在学术、STEM 项目和大学预备方面表现卓越 。本指南整合了 Niche、U.S. News 和 GreatSchools 的最新数据,重点分析了领先学区、AP 课程机会以及表现趋势,助您做出明智选择 。 学区名称 Niche 排名 学生总数 高中数量 每名学生平均支出 英语学习者比例 ELA精通率 数学精通率 毕业率 Palo Alto Unified 1 10,271 2 34,232 7.1% 77.5% 65.9% 93.8% Los Gatos–Saratoga Union 3 3,183 2 24,836 9.4% 80.7% 73.7% 93.6% San Ramon Valley Unified 5 32,168 4 $18,942 8.2% 78.3% 68.5% 97.2% 数据来源于加州学生成绩评估系统(CAASPP)、加州教育部、Niche 2025 年更新数据以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掌握数学的中国智慧:从九九乘法表到数学思维启蒙

引言:为什么中国孩子学乘法更快? 为什么中国孩子普遍在8岁前就能熟练背出乘法表?秘诀不只是勤奋,而是传承了2300年的数学学习方式——九九乘法表。 这张表看似简单,却是中国古代数学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乘法记忆工具”。在悟空数学课堂中,我们让孩子们不仅会背,更会用九九乘法表,打下坚实的计算与逻辑基础。 一、九九乘法表的起源:从竹简到课堂 考古发现,早在秦汉时期的简牍中,就已经出现了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诀表。古人把它当作孩子学习计算的“第一张数学表”,不仅方便口算,更能帮助理解乘除关系。 这套口诀短小精悍、押韵上口,例如: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这样的节奏让孩子在吟诵中自然记住结果,强化大脑对数字规律的敏感度。 而悟空数学在教学中,让孩子在学习这张“古老乘法表”时,不仅会背,还能理解: 二、九九乘法表(数学版) 1×1=1 1×2=1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三、九九乘法表(汉字版) 这张版本帮助低龄学生通过“语言节奏”记忆: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SAT vs ACT:哪个更容易?美国高中生和家长必读的全面对比指南

你是否也在为孩子纠结: SAT 和 ACT 哪个更容易?许多美国家长在大学申请季到来前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事实上,没有一种考试是“普遍更简单”的。有人觉得 SAT 的逻辑题更容易掌握,也有人更适应 ACT 快节奏、内容广泛的风格。 与普遍认知相反,SAT 或 ACT 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优势。本指南将帮助你全面了解这两种考试的区别,澄清常见误区,并提供实用建议,帮助你的孩子找到最合适的考试路径,赢在大学申请起点。 了解基础:什么是 SAT?什么是 ACT? 在决定报考哪一项考试之前,先了解它们各自的核心目的 下表简单比较两者的主要差异: 项目 SAT ACT 主办机构 College Board ACT, Inc. 总时长 2小时14分钟 2小时55分钟(不含写作) 测试部分 阅读/写作、数学 英语、数学、阅读、科学 分数范围 400–1600 1–36 形式 数字化自适应 固定纸笔或数字化 计算器 全程允许使用 全程允许使用 可以把 SAT 想象成一场逻辑推理为主的论文考试,而 ACT 更像一场综合知识竞赛。两者都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但侧重点不同。 关键差异:考试部分与形式的全面比较 两种考试都考察阅读、数学等核心能力,但结构、节奏和出题方式的不同,会显著影响学生的表现。 阅读与写作 SAT 将阅读与写作合并成一个部分,强调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基于证据的推理。ACT 将两部分分开:英语部分关注语法和标点,阅读部分考察速度与理解力。 数学 两者都包含代数、数据分析和几何,但 ACT 还会出现三角函数等更高难度主题。SAT 虽然允许全程使用计算器,但题目通常更注重多步推理。 例如:喜欢直接运算的学生可能更适应 ACT,而喜欢分析型思考的学生更擅长…

加州顶尖高中TOP10:揭秘「数学牛校」的黄金基因

——除了排名,这些学校如何培养未来科学家? 一、加州2025高中TOP10权威榜单 排名 学校名称 所在地 数学特色标签 1 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喜瑞都 🏆 AMC竞赛全美前1% 2 牛津学院(Oxford Academy) 赛普里斯 💻 计算机科学AP通过率98% 3 科学学院STEM磁校(Science Academy STEM Magnet) 北好莱坞 🔬 100%学生参与高级数学研究 4 港岸教师预备学院(Dr. Richard A. Vladovic Harbor TPA) 威尔明顿 📊 数据科学特色课程 5 加州数理学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卡森 🌌 NASA合作空间数学项目 6 河滨STEM学院(Riverside STEM Academy) 河滨市 🤖 机器人竞赛常胜校 7 大学高中(University High) 弗雷斯诺 🧮 跨学科数学建模中心 8…

SAT是什么考试?怎么考?和中国高考哪个难?

SAT考试是什么? 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即学术评估测试,俗称 “美国高考”,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主办的一项标准化的、以机考形式进行的高中毕业生学术能力水平考试,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毕业生申请美国高等教育院校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学术能力参考指标。 SAT考试科目及内容 SAT 考试总分 1600 分,机考形式下包含两个部分:文法(Reading and Writing)和数学(Math)。 文法部分 共 54 道题,分两个 Module,每个 Module 27 道题,考试时间 64 分钟,占 800 分。 数学部分 共 44 道题,分两个 Module,每个 Module 22 道题,考试时间 70 分钟,占 800 分。数学部分涵盖代数(Algebra)、高级数学(Advanced Math)、问题解决和数据分析(Problem – Solving and Data Analysis)、几何和三角学(Geometry and Trigonometry)四个领域。 SAT考试时间及形式 考试时间 总时长 2 小时 14 分,两个部分的 Module 2 会根据 Module 1 的表现调整难度,两个 Module 之间有…

Common Core与中国数学教学的区别:理解与计算的平衡之道

从“做题熟练”到“思维灵活”:悟空数学带你看懂全球数学教育新趋势 一、引言: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数学题“越学越怪” 很多中国家长第一次看到美国的“Common Core数学题”时,常常一头雾水。 明明“竖式计算”一眼就能算出来,孩子却在画图、分块、讲思路。 不少家长会问:“这样学数学,会不会太绕?” 其实,Common Core数学的出现,正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真正理解数学,而不是机械地记公式、背步骤。 它和中国的传统数学教育一样,都重视基础,但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 一个注重“怎么做”,一个强调“为什么”。 理解两者的差异,能帮助我们看清——未来孩子需要怎样的数学能力。 二、中国数学教学:注重“术”的扎实训练 中国的数学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以“基础牢、计算准、题型熟”著称。 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建立起极强的计算能力与模式识别能力。 中国数学课堂的主要特点: 优势: 局限: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学生到了海外读书后,计算依旧快,但在“解释思路”“建模应用”“口头表达推理”等环节感到吃力。 三、Common Core数学:重在理解“道”的思维训练 Common Core(美国共同核心数学标准)并不是一种教材,而是一套指导教学的标准。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会算,更要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与规律,培养“数感(Number Sense)”。 传统教学强调“记住每一道乘法口诀”; 而Common Core鼓励学生去发现规律、建立联系。 比如, 我知道 6×5=30,那么 6×8 其实就是再加上三个6,也就是 30+18=48。 孩子不再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分解数字”“跳数”“模式识别”等策略, 理解乘法的本质是“重复加法”。 这让他们在遇到更复杂的问题时,能灵活迁移思路。 Common Core强调:“解题不止一种方法。” 老师会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策略,然后让他们解释思路、比较优劣。 “我不是要学生放弃竖式算法,”一位美国小学数学教师说, “我只是希望他们先理解算法背后的逻辑,再去使用它。” 这种教学方式让孩子更自信,也让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Common Core在美国刚推行时,很多老师缺乏系统培训,导致家长误以为它只是“更复杂的算法”。 但其实,当教师真正掌握其中逻辑后,课堂会变得更有趣:孩子们不只是算题,而是在“发现数学”。 四、中美数学教学的核心差异 比较维度 中国数学教学 Common Core数学 教学目标 掌握解题技巧与运算速度 理解数学原理与思维逻辑 教学方式 讲解范例 + 模仿练习 探究式学习 + 多策略比较…

美国本科申请全攻略:材料、考试、竞赛与语言要求

为了申请到心仪的美国大学,了解申请所需准备的材料和背景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本科录取不仅仅看成绩,更重视综合素质,包括标准化考试、学术竞赛、课外活动和个人潜力。 本文将为您详细梳理美国大学申请需要准备的关键要素,并介绍如何通过数学竞赛等方式增强申请实力,同时推荐适合国际学生的悟空数学AMC 8课程,帮助孩子在国际竞赛的道路上领先一步。 一、美国本科基本申请材料 申请美国大学,首先要准备的是核心的学术材料: 高中成绩单(Transcript) 包括9–12年级的课程成绩和GPA(平均成绩点数)。 如果学校出具非英文成绩单,需要提供英文翻译并加盖学校公章。 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s) 一般需要2封教师推荐信和1封辅导员推荐信。 推荐信应展示学生在学术、科研、领导力等方面的能力和潜力。 个人陈述与文书(Personal Statement & Essays) Common App 或 Coalition App 的主文书,展示学生兴趣、经历与未来目标。 学校补充文书(Supplemental Essays)通常涉及“为什么选择本校”“多样性贡献”等主题。 课外活动和荣誉 包括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科研项目、学术竞赛成绩等。 活动和荣誉应体现学生的长期投入和影响力。 二、标准化考试与语言成绩 国际学生还需要准备标准化考试和语言成绩: 英语语言成绩 TOEFL(托福)、IELTS(雅思)、Duolingo English Test 是常见选择。 成绩要求因学校而异,一般Top 30高校要求托福100分以上或雅思7分以上。 学术能力考试 SAT或ACT:部分学校采用“Test Optional”,但高分仍有助于录取和奖学金申请。 AP/IB/A-Level:可作为大学先修课程成绩,部分学校可抵学分。 低龄学生语言证明 TOEFL Junior、YCT、HSK 等适合中学阶段学生,作为英语或中文能力补充。 三、学术竞赛与科研经历 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学术挑战力和研究能力。参加国际或美国认可的学术竞赛可以显著提升申请竞争力。 1. 数学类竞赛:AMC / AIME / USAMO AMC(Americ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 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数学竞赛体系,涵盖AMC 8、AMC 10、AMC 12等不同年级。 AMC…

圆周率详解:小学生能懂的定义 + 5 个动手教学法

提到圆周率,很多家长和老师第一反应是 “抽象的数学符号”“要背的 3.14”,却不知道怎么让孩子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悟空教育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把圆周率从课本里 “拉” 出来,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讲清概念,用 5 个在家就能做的动手活动落地教学,帮家长和教育者轻松解决 “教不透、学不懂” 的问题,让孩子不仅记住 π 的数值,更明白它是 “圆的密码”,甚至爱上数学探究。 一、什么是圆周率?孩子能懂的 “圆的密码” 最直白的定义:周长 ÷ 直径 = 圆周率 对孩子来说,“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这句话太绕了,但换个说法就简单了:拿一个圆形披萨,用尺子量出 “绕披萨边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再量出 “从披萨中心穿到边缘的直线长度”,就是直径,把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就是圆周率。 关键是要让孩子发现,不管用小披萨还是大披萨,不管是硬币还是脸盆,只要是圆形,“周长 ÷ 直径” 的结果永远差不多。这个 “不变的比值”,就是圆周率的核心。“让抽象概念具象化” 是小学阶段数学启蒙的关键,而这个 “披萨类比” 正是具象化的好方法。 圆周率的符号与数值:π≠3.14 这么简单 圆周率有个专属符号 “π”,读 “派”,是希腊语 “圆周” 的缩写,就像每个同学有自己的名字一样,π 是这个 “不变比值” 的专属名字。 很多孩子以为 π 就是 3.14,其实这只是个 “近似值”。真正的圆周率是个 “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永远写不完,还没有重复的规律,3.1415926535…… 就像一条永远走不到头的小路,沿途的风景从不会重复。 二、教孩子理解圆周率的 3 个核心前提 先搞懂 2 个基础概念:周长与直径 如果孩子连周长和直径都分不清,讲圆周率就是白费功夫。这里有两个超简单的具象化方法。  历史小视角:古人为什么要算圆周率? 孩子可能会问:“古人没事算这个比值干嘛?” 其实圆周率的诞生和生活需求分不开。比如古代工匠造车轮时,要知道 “多大的轮子转一圈能走多远”,就得算车轮的周长;修圆形城墙时,要算需要多少砖块,也得用到圆的尺寸计算,而这些都离不开圆周率。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把圆切成很多很多个小三角形,再把这些三角形拼起来,越拼越接近长方形,就靠着这种方法算出了更精准的圆周率。 避开认知误区:圆周率不是…

澳大利亚VCAA考试时间表

维多利亚州的 VCAA 考试(VCE Year 12) 是K12学生进入大学的重要关卡。了解VCAA考试的时间表,有助于学生和家长高效规划学习时间、减轻备考压力。让您的 VCE 之路更清晰、自信。 什么是澳大利亚VCAA考试 VCAA 考试是由维多利亚州课程与评估局(Victorian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VCAA)组织的 VCE(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Year 12 外部考试,是维州高中毕业及大学录取(ATAR)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 年的总体考试安排已由 VCAA 官方发布: GAT(General Achievement Test):2025 年 6 月 17 日(星期二) Extended Investigation Critical Thinking Test:7 月 30 日(星期三) Performance(表演)及 Languages(口语类)考试与 Extended Investigation 口头展示:10 月 6 日至 11 月 2 日 CCAFL 书写类语言考试和 Auslan(手语)考试:10 月 16 日 Writ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