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3-18岁学生提供中文、数学、英文在线直播课程 —— 悟空教育
立即免费试听
首页 / 国际中文 / 成语‘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来源与现代应用

成语‘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来源与现代应用

“乐不思蜀”是一个著名的中文成语,意思是因为沉浸在眼前的快乐中,完全忘记了过去,甚至不再怀念自己的故土。这一成语源自三国时期刘禅的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沉迷于眼前安逸,忘记过去责任的人。

在中国文化中,成语往往带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寓意。学习这些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接下来,小悟空将带您详细探讨“乐不思蜀”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应用。

乐不思蜀含义

“乐不思蜀” 的基本意思

“乐不思蜀”字面上的意思是“因享乐而不再思念蜀地”,因快乐至极而忘记了对故土的思念。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享受眼前的安逸生活时,忘记了自己的根、自己的责任和过去的追求。

词义解析

  1. 结构:ABCD式(乐-不-思-蜀)
  2. 拼音:lè bù sī shǔ
  3. 感情色彩贬义
  4. 基本释义:原指蜀汉后主刘禅贪图享乐,不思故国;现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字词释义
快乐、欢喜
否定
想念、挂念
三国时期的蜀汉

出处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司马文王与禅(刘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嬉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演变

  1. 原义:特指刘禅投降魏国后,因贪图享乐而忘记故国。

  2. 今义:泛指因沉迷享乐而忘记本分或初心。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这一成语源自三国时期蜀汉的刘禅。刘禅是刘备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继位,成为了蜀汉的皇帝。刚开始时,刘禅的治国能力并不差,得到了许多英才的辅佐,如诸葛亮等。然而,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逐渐衰败。刘禅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甚至重用宦官,导致国家治理的腐化。

当时,刘禅本应通过支持大将姜维进行防御,抗衡魏国的进攻。但在黄皓的谗言下,刘禅轻信了姜维谋反的消息,错失了与魏军决战的良机。最终,魏国的军队顺利进攻,蜀汉在多次战败后逐渐走向灭亡。

刘禅最后选择投降魏国,历史上有一幕著名的场景,他在魏国的宴席上表示:“这里很快乐,一点也不想蜀国了。”这一句“乐不思蜀”便成为了描述享乐至忘本的代名词。

“乐不思蜀”的近义词 & 反义词

与“乐不思蜀”含义相近的成语有“流连忘返”和“留连忘返”,都表示由于享受而不愿离去。与“乐不思蜀”不同的是,“流连忘返”更侧重于无法舍弃眼前的美好,而“乐不思蜀”则是彻底忘却了过去,甚至完全没有思念之情。

反义词如“归心似箭”或“落叶归根”则强调对故土的强烈思念,表达了人们在外地工作或生活时,心中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根基。

近义词反义词
乐而忘返归心似箭
流连忘返落叶归根
乐不可支恋恋不舍

 “乐不思蜀”在当代的使用

在当代的例句运用

  1. 警示安逸

    在享受眼前的舒适与安逸时,我们要警惕自己不要乐不思蜀,忘记了前进的步伐。

  2. 不忘根本

    虽然外面的世界充满诱惑,但他仍应时刻牢记自己的根在哪里,避免乐不思蜀,忘记初心。

  3. 沉迷享乐

    他在那个繁华的城市找到了新的工作,过上了舒适的生活,渐渐变得乐不思蜀,对家乡的思念也逐渐淡化。

在流行文化中的表现

成语“乐不思蜀”不仅出现在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中,还常见于现代影视剧和日常对话。例如,很多小说中有类似“乐不思蜀”的情节,用来形容那些过于享乐、迷失方向的角色。在这些作品中,角色的心态转变往往是剧情发展的关键。

小结

总的来说,“乐不思蜀”是一个富有深刻寓意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历史人物的悲剧,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无论是在学习中文,还是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掌握这样的成语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理解“乐不思蜀”,我们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自我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悟空中文
孩子爱上中文的理由!

适合全球 3-18 岁青少儿

立即免费试听

评论0

评论

0/800
回复

真正的学习成果从课堂参与开始

悟空教育提供个性化的中文、数学和英语 ELA 在线直播课程,帮助孩子保持参与度,获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