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声母有几个?发音技巧(附声母韵母表PDF)
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初,我们会接触到两个基本概念:声母和韵母。声母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掌握汉字的发音,进而提高汉语拼音水平。或许有些读者对汉语拼音中的声母还不甚了解——声母到底是什么?有多少个?如何正确发音? 本文中,悟空中文将为海外的孩子们详细介绍汉语拼音中的声母。我们将解释什么是声母,并介绍23个声母的发音技巧。此外,我们还会提供声母韵母表的PDF学习资料,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一、声母是什么? 声母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位于音节开头的辅音部分。在汉语拼音中,声母通常与韵母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音节。声母的发音是由气流在口腔中受到某种阻碍而产生的声音。 声母的发音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发音部位、是否送气、以及声带是否振动等。例如,根据发音部位可以分为双唇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等;根据是否送气可以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 声母在汉语拼音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几乎每个汉字都是由不同的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经过组合后,不仅构成了汉语的基本音节,也承载了丰富的语义。对于初学者来讲,掌握声母的正确发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只有发音准确,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和运用汉语。 二、汉语拼音声母有几个? 汉语拼音声母是构成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普通话中有21个基本声母,加上习惯上使用的两个特殊声母“y”和“w”,总共是23个声母。 这21个基本声母包括:b、p、m、f、d、t、n、l、g、k、h、j、q、x、zh、ch、sh、r、z、c、s。这些声母在发音时,有的要带振动声,而有的则不需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音节和发音效果。而“y”和“w”这两个特殊声母用于表示没有实际声母的音节开头,并且代表了韵母“i”和“u”的出现,例如“yi”和“wu”。 二、23个汉语拼音声母发音技巧 在23个汉语拼音的声母中,我们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以下是关于各个分类的声母发音技巧。 1、双唇音:b、p、m 双唇音是由上唇和下唇接触或接近时构成阻碍而发出的声音,比如: b (玻) 发b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张开,使气流爆破而出,声带不振动,就能够发出正确的发音。 p (坡) 发p时,发音动作和b相同,但声带要振动 m (摸) 在发m时,双唇紧闭,发鼻音。气流从鼻腔出来,声带振动。 2、唇齿音:f 唇齿音是由上齿和下唇接触构成阻碍而发出的声音。比如: f (佛) 发f时,上齿接触下唇,然后发出声音,让气流从唇齿间的缝隙中摩擦出来,声带不振动。 3、舌尖中音:d、t、n、l 舌尖中音是由舌尖抵住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发出的声音,比如: d (得) 发d时,舌尖抵触上齿龈,然后突然放开,使气流爆破而出声带不振动,发出不送气清辅音 t (特) 发t时,和d相同,但是送气,声带需要振动 n (讷) 发n时,则需要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鼻腔发出,声带振动 l (勒) 发l时,舌尖抵住上齿龈,然后舌尖迅速下降,让气流从舌边发出,声带振动。 4、舌根音:g、k、h 舌根音是由舌根抵住或接近软腭,构成阻碍发出的声音。比如: g (哥) 发g时,舌根抵住软腭后突然放开,让气流爆破而出,声带不振动。 k (科) k的发音和g相同,但声带振动。 h (喝) h的发音则是舌根接近软腭,形成一道窄缝,让气流摩擦出来,声带不振动。 5、舌面音:j、q、x 舌面音是由舌前面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构成阻碍发出的声音。比如: j (基) 发j时,就需要舌前面部抵住硬腭前部,留一道窄缝,让气流从中摩擦出来,声带不振动。 q (欺) 发q时,发音动作和j相同,但声带要振动。…